close

根據一項雜誌的調查,國小學童最常做的休閒活動就是在家上網、看電視。雜誌落下一個標題─宅小孩世代來臨!您的孩子也很「宅」嗎?

到底「宅」小孩會有什麼樣的問題呢?

從Last Child in the woods一書中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發。書中談到身處現代世界的我們,利用科技把自己禁錮在「塑膠泡泡」中,人工的環境彼此以又細又長的水泥帶子(道路)相連。我們每天平均花六到八小時在昏暗的室內,眼睛盯住一個充滿閃爍光芒的箱子,由一種有偏見的、時髦的單一次元中體驗生活。

曼德(J.Mander)指出,生活在電視機前面,不只劫奪了我們必要的經驗,同時也是許多社會問題的根源。電視以極少數的人工經驗取代了自然的體驗。現今的科技發展把世界帶進了虛擬世界,對下一世代而言,虛擬世界是比真實經驗更為真實,也有可能降低真實經驗對人類的意義。

正因為現代科技讓我們的孩子經歷了虛擬與真實的對抗,一些美國的研究報告指出接觸自然環境的重要性。Cornell大學在2003年針對兒童進行了研究,報告指出在有自然景觀的空間可以幫助兒童對抗壓力,在住家四周的自然就成為兒童心理健全的重要元素。

根據Medco Health Solution的統計,在2000到2003年,美國在心理治療的藥物增加了49%。如果把注意力缺陷障礙也算在內,心理治療用藥量將首次超過抗生素與氣喘病。自然常被忽視成為對有情緒障礙的兒童的治療物。事實上,一些新證據顯示,由於兒童與自然的脫鉤,加劇了對這些治療藥物的需求。

有環境心理學者研究經常接觸自然的孩子,發現幾項突出的表現:常常接觸自然的兒童在專心度及自我管理的測驗分數上,明顯地高於一般兒童;經常在自然環境中遊戲的兒童在身體動作技能的發展上優於一般兒童,而且也較少生病;在自然環境中,兒童的遊戲較為多樣化,富有想像力與創造性,進而促進了兒童的語言能力與合作技能。

如果您的孩子很「宅」,請別忘了抽空帶他去接觸自然環境。社區中庭、社區公園、鄰近景點…都是方便到達的地方。接觸自然環境或在自然環境中遊戲,可以幫助釋放出一些導致童年沮喪的壓力,重新調整注意力,減輕兒童在生活中所遭遇的心理壓力之衝擊。同時也能激發兒童對環境的正向態度。

在科技的「塑膠世界」中長大的人,很少有機會去警覺到他們自然的天性,這種警覺心必須由體驗大地而來。去了解我們與所生存的世界關係如何,是健康發展的一個重要部分。父母便是發展這個能力的重要關鍵!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宅小孩 接觸自然 網路
    全站熱搜

    教育界金城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