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除了要有強大的專業知識和教學信念之外,應該也有些許做起來很爽的成分吧...」
我的手敲著鍵盤,微微顫抖著。
為了積極抵抗全紙本式的教學歷程檔案,我在臉書教育社團中搜尋簡易網頁製作,依稀記得有個老師設計了「一秒變網頁」的模組,卻無意間搜尋到一位名為「大紅帽」的朋友分享他的作品。他的作品是張「黑板」的照片,黑板上出現幾個大字—「做到好做到滿」。這六個字直接投影在黑板上,大小與寬度正好切齊黑板的長寬邊緣。
「好一個做到滿啊!」我心想。
對於「投影」做為教學媒介已然是教育從業人員的基本功,「關燈、打開投影機、拉下投影布幕」是多數老師上課的起手式。
這張照片讓我分了心,完全忘了原來搜尋的目的是什麼。我趕緊點擊了他個人的帳號,想要挖掘更多「黑板」的作品。你一定很納悶,黑板有什麼好看的?
黑板沒什麼特別的,但是投影在黑板上就不一樣了。
你一定會訕笑這樣的舉動,「畫面應該投影在白布幕或電子白板上才對呀!」
「為什麼?」
我個人以為教學媒體的作用是輔助教學者完成教學目標的手段,是輔助學習者達到學習目標的工具。因此,手段或工具的效能愈好,操作的流暢度愈佳,愈能幫助我達到目的。
個人的教學生涯走過了資訊車年代,也來到了電子書的時代,使用投影技術的初期讓人感受到科技帶來的新鮮感,出版社提供的電子書更把課本印到了電子白板上,教學似乎變得更有效率,學生學習更有興趣。
但是在我的教學歷程中,仰賴這樣的教學媒體次數卻愈來愈少。
當白色布幕啟動時就宣告黑板進入「三分天下」,教師(通常是出版社)準備的教學素材雄霸中原地帶,左右兩側硬生生被拆散。在虛擬式的電子白板上書寫是一件不便利的事情,當你下筆有勁,垂掛在黑板上飄逸的布幕會讓你的字體更飄逸。於是,老師不書寫了,是不爽書寫了。反正按幾個按鈕,答案就會出現,不寫也省事。學生上台練習也因中原地帶被佔領,因此只能在左右邊陲上發揮,結果導致兩側視線被投影布幕阻礙。
我關注的是教學素材如何順暢的與教學者搭配,而不是每每要在素材上做註解時,必須要等布幕緩緩伸起,解釋完畢後再等待布幕緩緩落下。我不該成為工具的奴隸!
當我滑動臉書頁面時,一張清明上河圖躍然「板」上,整個黒板就像卷軸般展開。更讓我神往的是一段動態影像,這位朋友讓黑板成為了劇院模式,五顏六色的花火就在黑板的各個角落恣意的綻放。
「這裡就是聖堂了!」我驚呼著。
這位朋友將這樣的投影技術取名為「大紅帽原創全黑板投影」
於是我鼓起勇氣發了封私訊給聖堂的主人,斗膽提出「拜師學藝」的請求(有學藝,沒拜師),想必高人已經對恭維的話語習以為常,怎麼樣寫得讓他感受到我也是同道中人,進而答應我的請求,這就令我惶恐不已啊!
「...這除了要有強大的專業知識和教學信念之外,應該也有些許做起來很爽的成分吧...」
按出傳送,我的手仍然微微顫抖著。
「如果你只是被那燦爛奪目的色彩所吸引,那裡不會是你該去的地方...」我一邊等待回應,一邊告訴自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