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惡!你只抽1個…」
「太棒了,抽到『整數』…」
「耶!15個可以分完耶…」
這是富台國小506的教室即景,老師正在上的是「數學」課,教室的各個角落卻傳來學生此起彼落的驚呼聲。原來學生們正為了「獲勝」而努力著呢!
「今天我們來玩一個遊戲…」當班導蘇琬鈴老師在講台前宣告數學課的新進度,學生們莫不瞠目結舌,面面相覷。在學生最討厭科目排行榜中永遠名列前茅的數學課中,聽到老師宣告「玩」,這真的令人難以置信。平時對數學不太感興趣的政揚捏了自己的手臂一下,想確定這是不是在做夢。
接著當蘇老師像故事姐姐般的說著遊戲的引言時:「在數學變形金剛王國中,有各種形狀的數字,其中能量最強大的就是『長方形數』。『長方形數』可以轉化成兩個數字相乘的變形金剛,請你動動腦並操作手上的小立方塊,找出這些變形金剛來…」
孩子們露出許久不見的熱烈眼神,醞釀著一種求知若渴的衝動,想要趕快知道老師葫蘆裡到底賣什麼藥。
蘇老師今年暑假參與了台灣師範大學數學教育中心所舉辦的數學活動師培訓營,在營隊當中學習了許多「數學奠基活動」。林福來教授有感於台灣學生的數學學習偏重計算能力的呈現,為了得到高分的結果,往往太快進入演算的學習,缺少發展數學概念需要仰賴的「先備經驗」。
在教學現場很常見的狀況就是,在還沒有具體感受概念內涵的共通性及不變性前,教師就直接告知學生規則,以至於很多學生感覺數學很「抽象」,學習的時候缺乏具體的數感,然後就與數學漸行漸遠,在習得無助感的催化下,很多孩子都早早的在數學面前「繳械投降」了!
第一次擔任高年級班導的蘇老師,對於高年級的數學教學進度並不熟稔,特別她連結自己過去學習高年級數學經驗時,特別是「因數與倍數」單元,也常感覺到學習因數、倍數時有種虛無飄渺,看得到卻抓不住的空虛。
在中、低年級的數學單元中很重視「具體操作」,透過多種感官的融合學習,可以多方位的建立學生數學力。「通常到了高年級之後,這樣的操作活動安排就少了…」蘇老師娓娓道出教育現場的現實。
林福來教授特別重視學生「有意義的學習」,他認為奠立學習數學必要的「具體經驗」就顯得非常重要。
於是在數學活動師培訓營中,數學中央輔導團的講師們帶領所有工作坊的老師們,認識了建立數學能力的「奠基活動」。奠基活動的本質仍然是數學教學,但是用遊戲的手段來進行。可以讓學生先了解與教學單元相關的關鍵點,更重要的的是在活潑有趣的活動設計中,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更在老師的引導下驅使學生主動探索數學問題。
蘇老師原本很擔心遊戲會影響教學進度,如何把遊戲轉化成單元概念也考驗著她。就在想翻轉教學的驅使下,她讓「好好玩數學」成了真實課程。
活動一開始,學生便專注的操作著小立方塊,試著找出各種排列成「長方形」的組合可能,再把長方形的長與寬用「乘法組合」記錄下來。透過兩人一組的對抗方式,增加活動的趣味性。其實學生已在遊戲當中悄悄進行因數重要概念─「整除」。
在奠基活動開始時,老師無須預告遊戲與單元的結合,在遊戲過程中也不必提醒使用何種數學概念。但是,老師卻必須不斷進行組間巡視,記錄學生在遊戲中所產生的「對話」與「質疑」,甚至是「錯誤」。在遊戲結束後,這些質性的記錄就是釐清單元概念的重要元素。
「當你抽中9個立方塊時,你為什麼不用2個一組的方式排成長方形?」蘇老師在講台前反問學生的思考歷程。
「因為會剩下一個!」旭汶立刻舉手回答。
透過遊戲的方式,所有的學生就立刻打通任督二脈,全部都理解單元概念了嗎?
答案是否定的,「奠基活動」不是特效藥,但是卻是「藥引」。
因數奠基活動結束後,一個男孩仍然困惑於「整除」概念。於是,蘇老師把他叫到面前,又給了他一堆小立方塊,請他排成長方形。
突然男孩驚呼:「啊!我懂了!」
蘇老師說:「教室裡最悅耳的聲音就是這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