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個邪教組織...」邱主任說。
暑假邁入尾聲,各校開始備課週。教育部及教育局陸續發給各個有申請基地班的學校相關公文,公文上頭寫到有關輔諮老師與社群成員的相關權益,這對基地班的運作有著重要的依據。特別是基地班成員有「每週半天」的公假,作為共同備課或參與基地班活動。
可是瑞凡,中文字的博大精深就在於,每個單字都讀得懂,排列組合起來就讓人懷疑自己是不是有閱讀障礙(誤)。
身為輔諮教師,我認為有必要向學校行政單位說明清楚,邱主任更直白地表明,教師專業成長團體不是毒蛇猛獸,特別是以「教師會」為名。於是,我們來到了跨校聯盟的第一所學校「僑愛」
我一直在摸索「輔諮老師」的角色應當是如何,「承擔」與「陪伴」是我從前期輔諮老師「貴子」身上所學到的。當我們帶著基地班的文件與觀議課實務手冊與教務主任會談時,這就是一個宣示!我們不會讓基地班的夥伴獨自面對行政庶務,而且我們也願意不厭其煩地與所有不熟悉基地班運作的朋友進行專業對話。
「我知道主任肩上的壓力更重了,當108年開始,誰要是第一個呢?」我向淑卿主任說明我們基地班的成立宗旨,不是為了證明自己有多行,只是想要腳踏實地去執行一次完整的共備觀議課流程。
「大家對於觀課還有存在著抗拒。」淑卿主任說出了教學現場的現實。
試想一個狀況,如果教師對於觀課的觀念仍然停留在「評價」層次的教學觀摩上,108年正式上路後,「觀課」是不是要淪為「比武大會」?我說的不是高手過招,而是大家打太極,你推過來,我推過去。老實說,難看啊!
「當我們提前經歷了,就不會顯得手足無措。」我繼續說。
拜張雨霖老師八月初的設計思考課程所賜,我也讓淑卿主任知道,「我們試圖要以使用者的需求來進行社群運作,這很接近個別化的精神,所以人數不宜太多...」事實上,我美化了「人數少」當初真的是勉強「湊人數」才成立起這個基地班(基地班是全教會會員專屬)。但是,「人數少」更直接的說法就是「找不到人」也間接促成了「客製化」的可能性,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吧。
「不是要開幽默研習?」邱主任在群組裡問起備課週的活動,我原本有打算在開學前談一點幽默與班級經營。
我試著同理「級任老師」的處境時,「先以穩定級務為主!」我回應。當我們準備再多的研習,教室裡頭百廢待舉的模樣實在很難叫老師們不分心的啊!於是,我給自己備課週的「輔諮」任務就是化身「家政伕」幫助基地班成員們盡快將教室定位。
我很清楚有些事急不得的!
「先從小團體做出亮點,在一旁觀望的人就會加入...」淑卿主任問了關於共備的實施能有什麼建議,我們的基地班就是很好的示範。(其實我很想舉湯姆歷險記的刷油漆橋段)
這又是個「急不得」的最佳範例。
「當大家開始自發性地進行,就會發現這是工作的一部分,是無痛的,也就不會抗拒了...」我繼續吹捧基地班的好處,但句句屬實。
「我們可以建立一個平台,大家分享各自研發或收集到的學習單...」采晴說。
對於我們基地班未來的想像,似乎漸漸有了清楚地模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