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11,星期四
小彰半夜發高燒,打亂一切的生活作息。為了讓小彰好好休養,今天,我只好提前結束比賽!
8點前,我仍然準時進到教室,只不過身旁多了一個小跟班。我打算處理完早上的升旗、批改完聯絡簿和作業後、宣告我要請假的事宜、處理請假流程,再帶小彰到診所看診。
「39.6」
即使溫度計上顯示體溫過高的數字,我還是在我的崗位上努力著。
身為一個級任老師所肩負的責任,不只是教授所謂的主科,長時間與學生的相處,也扛起學生輔導管教的第一線工作。
一個班級的團體動力能否形成是級任導師的完全責任!
而團體動力的基礎就是「紀律」!
小男生們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手,在任何集合時機會摸向同學的肩頸、胸口甚至重要部位。於是被觸摸的總會不甘示弱「摸回去」,然後整個隊伍就形成大亂鬥。
小男生們也會控制不住自己的嘴,在任何上課或集會的時間發出各式各樣的聲響。於是只要有人「登高一呼」,一定會有人熱情「唱和」,然後整個班級就形成菜市場。
「你站到司令台上往下看...」
我請升旗時控制不住小手的孩子去看看隊伍裡的騷動是否一清二楚。
「看得清楚嗎?」
「....」男孩默默點點頭。
我一向不喜歡連坐法,雖然這是「恫赫」全班的好方法。
「剛剛升旗時,沒有講話的請回教室。」
操場上留下3分之2的學生。
「你們在升旗的時候玩鬧、談天得很開心,別人怎麼看我們?」
我提高了八倍音量。
「你很開心卻讓別人覺得我們班上表現不好,這對表現好的同學公平嗎?」
「你們憑什麼破壞團隊?」
我再次提高音量。
沒有人被我「處罰」,所以孩子們會反省多少?
團隊裡盡心盡力的大有人在,但若要追求各方面的完美,就很容易造成師生的緊張了。
作業缺交的情形開始增加,不用心的訂正也在第一次的圈詞聽寫後發生;幾個女孩們的數學理解程度幾乎停留在2個學年前...
班級事務多如牛毛,關照到每一個人需要學生的主動配合與導師時間的壓縮。
我教了14年,還在摸索中。
希望明天不會「聽說」太多有關班上的「慘況」,哈利路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