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設計的藏寶圖活動與學習成效之間的關聯是什麼?並沒有任何的檢驗。廣告上是純粹喝咖啡,我是純粹想好玩。坐在操場上的小三們搔破頭想解出每一張藏寶圖卡的「答案」,看似在「思考」、「解決問題」,沒有任何相關遊戲經驗的他們,最後還是用求救的眼神召喚我這個萬能的小天使。
第一次雖然顯得草草結束,但是「港節」還不錯,於是我以藏寶圖為基礎繼續修正遊戲內容。
第二次的活動設計加入類似定向運動的概念,實驗的對象仍然是那群可愛的三年級小朋友。每一組共需闖五關,每一關都會有專屬編號的任務卡。孩子們必須依照任務順序解出「正確答案」,任務的題目設計仍然以國、數、自、英的進度為參考。
每一個關卡都錯落在校園的不同角落,解出任務卡上「左邊」的答案,必須對照「右邊」風向圖,因為下一個任務關卡就在風向圖中。
這張任務卡上的第一個任務,測驗目的在了解風向的意義,於是問題中的「北風吹向?」對照風向圖,可以發現北風吹向南方去,而南方代表的正是「禮堂」。換句話說,下一關的地點就在禮堂。
這時,整個校園裡就會看到小三的孩子們,不停的在各個角落穿梭著。我認為這是很美的「考試」即景!
來到了第二關─禮堂,我會在顯眼處放上資料袋,孩子們從袋中取出任務卡。萬一,這個地點取出的任務卡並不是「任務二」,這就表示該組別跑錯地點了,必須重新解出任務一風向圖的正確答案。(下一關在涼亭)
來到涼亭後,小組成員必須解出一題數學應用題,隨之找出下一關的地點。(下一關在保健室)
基本上,這套問題就是讓孩子「鬼打牆」(精熟)式的複習風向概念。於是乎,在這個任務中,孩子們繼續以任務答案來作為下一關地點的線索。(下一關在殘障廁所)
約莫三十分鐘,孩子們大概都可以「跑」進最後一關。解出最後一關的任務(摹聲→南風)後,接著要去的地方就是「三甲」。(每一組的前四關卡地點不會同時重疊,但最後殊途同歸,關卡的指示會讓大家通通回到三甲)
我就好整以暇的坐在教室等著勇士們回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