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15,星期四,天氣晴
「雖然標題是沉思三帖,但是三個故事都是在告訴大家要懂得思考,所以答案要選....」
今天完成了國語和自然的期末評量,測驗時間結束,幾個期中評量TOP6的孩子們正在討論著國語試卷中的「難題」大家七嘴八舌說著自己獨特的解題看法,唯一的男孩發表了這樣的高見。
「我沒一百了啦....」女孩嘆息著。
一百分真的有那麼重要嗎?孩子們可曾知道一個「測驗」的編製是需要經過信效度的檢測,而他們所寫的考卷並沒有啊!
「你剛剛做的解釋就是『教育』想要達到的目標啊....」我對著男孩說。
男孩靦腆的快步逃離我的面前,留下一句「我知道,可是這樣還是很無聊....」
這男孩總是抱怨作業永遠沒有寫完的一天,即使他的學業能力強,但也有吃不消的無力感。學習對他而言,就是一張又一張的測驗卷,即使課堂中有什麼創新活動,心思敏感的他深知,他存在的還是個以月考分數論英雄的世界。學習策略中安排的任何活動,只不過是為了「得分」的「變身」罷了,所以任何形式的學習都是「無聊」
我也嘗試讓他成為小老師,但對他而言無非是在浪費時間,因為他還有很多試題要寫,他認為「教同學」不是他該做的事情。所以他表現出來的總是一副不耐煩的氣焰,反而容易嚇壞了需要被「拯救」的同學。
我知道當他回應了這個問題之後,他很清楚自己正在思考了,也真正「學會」了,但是學習的慣性還是讓他忍不住要負面評論一番。
「老師,你改完考卷了嗎?」幾個孩子心急的想知道分數。
「還沒!」我的回應讓他們不再像蒼蠅一般圍著我。
這次的國語平均分數比期中考多了1分,但這在統計上並沒有任何「意義」
唯一有「意義」的是這次全員及格了,一個經常不及格的男孩,拿到了7字頭的「高分」身旁的同學比他還要高興,對他說出恭喜。
只見男孩冷冷的回應:「我五年級也有考及格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