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4.10.29,星期三,天氣晴

我的「偽學思達」第二回合,今天進入小組討論成果驗收。

「基隆山的脖子會縮短,這是什麼修辭法?」提問單裡頭的其中一題。

「應該是譬喻法喔...」男孩語氣中帶些遲疑。

「為什麼是譬喻?」我發問。

「咦,沒有『好像』...應該不是譬喻...」男孩自言自語。「啊!我知道,是擬人法!」男孩突然大叫。

「為什麼?」我發問。

「因為山不會有脖子啊,只有『人』才有,所以作者把山變成人了。」男孩臉上滿滿的自信。

透過了問答方式,我彷彿經歷了一場蘇格拉底式的產婆法,順利幫這位男孩把知識「接生」出來。

接下來,我們逐一討論了提問單的問題,在「轉化(擬人)修辭」的這個題目,我還設計小組必須要造出一個句子。我請各組將句子寫在黑板上,然後逐一審視句子的正確性。結果發現,多數的組別容易將「譬喻修辭」與「轉化(擬人)修辭」混為一談,而且句子的結構並不完整。但是,也有令人驚豔的句子出現「樹的手慢慢張開,讓鳥兒能在他的手上休息。」

第二回合的練習之後,發現小組對於「討論」還是有許多障礙要突破:冷漠、逃避....

1378887_359256937583548_2703039430640564256_n  

往高層次思考是我們一直要努力的方向,所以在課堂中給予孩子們許多不同的刺激。在數學課的圓面積複習中,我設計複合圖形面積計算時,將「數獨」與圓面積做結合,一方面讓孩子們複習複合圖形面積計算,一方面數獨的題型也可以刺激孩子們的思考,增加趣味。

孩子們對於新穎的題目有著極濃厚的興趣,解出「中級班」題目的孩子,願意再來挑戰「高級班」。不過,對於程度較落後的孩子,一見到這麼「另類」的題目,一頭栽入「數獨」的解答,而忘記要先審視題目說明,完全沒有做出複合圖形的面積練習。

「創新的基礎是紀律」我們也從來沒忘記,於是藉由家長來班級關心同儕互動的機會,我們又上了一堂「機會教育」,從察覺個人不經意的不當言行,到可能發生的嚴重意外。我甚至連「木桶效應」都搬出來勉勵大家要能相互幫忙。

至於,成果如何?

真的需要時間來發酵的(催眠自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教育界金城武 的頭像
    教育界金城武

    教育股份無限公司

    教育界金城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