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9,星期一,天氣晴
「老師,我可以幫忙發作業嗎?」
上星期五與我做「個人與團體」答辯的男孩,在午休時間走到了我的桌前。我正忙著處理剛發生不久的衝突事件,心情無比沮喪。這孩子的一句話像陽光一樣,給了我暫時的能量。
「老師,我們也要發!」幾個男孩也陸陸續續搶著做。我很清楚,他們不想午睡。
「切桌角...」一個男孩咕噥著。
五個男孩抱著作業穿梭在教室裡,這是一個再尋常不過的劇情了。但是今天,「結局」不同了。每一本作業簿都整整齊齊的被「對待」著,男孩們刻意一本一本工整的擺放在書桌上。這是我上禮拜五放學前的「精神喊話」其中的片段。
男孩們做到了!
「請大家給他們掌聲!」
這是多麼棒的進步啊!與其說是「刻意」,倒不如認為孩子們是「用心」!
下午的兩節綜合活動課,教學的進度設定為「訂定班級公約」。原本我打算先帶個室內遊戲,讓孩子們經歷活動中的混亂,從中去體驗「規矩」的重要性,然後再訂定我們的班級公約。
不過,補救教學線上測驗的孩子耽誤了一些上課時間,再加上幾起班級衝突事件,我實在無法「放下」。於是,我又開始「精神講話」。講話內容有讚美也有警惕,從上課表現講到破窗理論...不知不覺四十分鐘就過去了。
「音樂老師說我們班很『經典』,這是事實...」
一早的吵雜氣氛讓科任老師忍不住說了重話。
「...一個小動作都有可能造成大傷害,這是我們目前最大的問題...」
我也忍不住說了重話。
「...隨口說出幹你娘、哭爸、白痴,這已經達到公然侮辱卻不自覺...」
我們要努力的還有很多。小組成員想選組員,我何嘗不想選學生。但是,教育就是不斷教導孩子從錯誤中學習。
「...隨便久了,有一天犯了大錯,再來說一句對不起,一切來得及嗎...」
趁著一切都還來得及,我相信孩子們會懂事的。
「如果他回去轉達爸媽知道,爸媽認為事情很嚴重需要到學校來面對面處理,到時候,你就必須暫停上課來處理這件事。在那個時候,你的心情一定不會像現在這樣輕鬆,還可以吃兩碗飯...」
男孩在上課時,一時興起,改變了歌曲,將隔壁男孩的姓名唱入其中。被唱到名的男孩感受到污辱,他認為因為自己平時的容忍才換來今天被消遣,難過得眼淚直流。
犯錯的男孩道了歉,也被上課的老師叫到一旁耳提面命了一番。被唱名的男孩仍然在悲傷的情緒中。
「如果他的爸媽認為有必要跟你的爸媽當面談,這個時候,你的爸媽也必須暫停工作來學校處理。於是,你一個玩笑的舉動就變成了一件很複雜的事情了...」
我把事情的可能的結果分析給闖禍的男孩聽,凡事三思而後行,不就是這個道理?如果你能想到「後果」,你就會有不同的決定了。
沒想到這男孩聽完嚎啕大哭。
我的教室是一個充滿尊重的環境,於是犯了錯的人也有空間回到自己的位子好好的痛哭一場。等他哭完,我再次把他叫到跟前。
「你要學到的是,一個小舉動可能會造成無法彌補的後果,學到了,今天的眼淚才沒有白流。」
綜合活動課結束後,我們討論出了我們的班級公約:
「將心比心」
「同心協力」
「尊師重道」
沒有實行細則,也沒有罰則。
放學鐘聲響起,教室裡多了幫忙關窗,對齊座位的孩子。
我知道,我們會更好!